聚变时代共建创新
城市逐渐成为灰色世界代名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悟对自然的向往和眷恋既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心理需要。秋天是收获季节,田间是最好的灵感氧吧、修养空间。农家乐千篇一律,民宿几日望梅止渴?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心中势辟出一片待开发湿地公园处女地,等你来一起从“只知道买”的看客火速格式化升级到“学习着作”的野美派社计师。
何里栖地湿地公园安静地与高大上茶事空间紫云轩接壤,与艺术殿堂红砖美术馆为邻,但这里埋头十几年艺术设计生活区318和一号地里的创意生活工作者们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居然5分钟步行之遥,有这样一个硕大的秘密“城市绿肺”。据说紧锣密鼓何里栖地北京国际创意设计小镇改造后,2018年政府主持改造——这里有望成为一个给未来在这里工作的小乔布斯们边散步边聊创意的“乡野公园”。趁未来尚未成形,自然充满想象的过渡阶段——2017心中势年度大展锁定这里,邀约专业建筑师和创意生活野美派体验一场共建未来桃源社区的在场游学实验。
镜心堂
织山艺术装置
当下包装成心灵鸡汤的伪科学,刻舟求剑的过时人生经验和不负责任的机场书成功学大行其道,说明人们对情智教育的饥渴。探索一种“心智双运”的平衡方法,结合阅读疗法,视觉艺术,精神调整等多种开阔视野训练思维的人文科学“文化疗法”,和正念净心由内而外的潜能激发训练,应对瞬息万变的高压社会,享受工作与人生,是镜心堂关注研究的课题。
“镜心堂”空间共建计划
镜心堂空间包括课题建筑、大地艺术、空间装置
织山”作为空间装置发起共建
“织山”是镜心堂课题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构逻辑源自东方传统编织手法,将编织中的经纬度重新置换为绳子和木条,通过“收”二合二为一,“放”二一分为二的逻辑进行编织;而在材料上,顺应当代工业化的需求,将构件设计成可快速批量化生产的标准型材,最终极限为两种规格的木条。绳子作为连接件,使建筑获得了柔性。传统与当代结合,新与旧交融,直与曲,硬与柔,最终形成了一种褶皱化的有机形态空间。结构即是皮,曲折蜿蜒,动态连续,互为表现。
建筑师: 张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傅祎、韩涛、韩文强。
共建计划: 与建筑师张艺一起,完成镜心堂“织山”的木材料组装搭建以及内部装修陈设。木条,绳子,纸胶带,脚手架,切割刀,哇,酷酷的营造一个能够促进清晰思考面对自我的“正念练习”的创意环境。
时间: 9月18日—9月22日
报名人数: 5人。有相关建筑设计专业经验及毕业生、在校生优先。对于搭建/手工/设计/有浓厚兴趣及学习中实践设计爱好者欢迎报名。
不二厕
提到公共空间,自然联想经常会是公园、绿地、广场,商场、交通设施、文化场馆等已成为城市居民除家庭和办公室以外最主要的的公共空间, 而其中公厕作为通用插件空间的重要性往往需要提醒。公共厕所空间设计和文明使用规则普及,需要设计师、艺术家、教育界、公益界、政府、企业共同发挥想象力,探索不一样的为人人可享有、人人可获益的公共厕所。
在栖地创新营,设计挑战成果示范展的“不二厕”环节,展示的不仅是背后技术机关,同时也挑战公众社会心理中一部分微妙情绪——如何有限资源最大化,接受一所不再区分性别、能提供私密如厕需求但更为包容开放的厕所空间。
“不二厕”空间共建计划
不二厕不再是封闭内向的隔间,接纳风景光影的开间,随形就势,或平湖坐望或密林仰止,如厕如亭,泠然希音。
1.从身体出发的尺度感知,咫尺中子宫般的包裹;
2.由场地生发的极小单元,随形就势,自在组合;
3.将自然导入的虚实空间,俗屏佳收,半厕半亭;
4.对停留空间的差异体验,小中见大,对仗藕合。
建筑师: 唐勇,原本营造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硕士;生态技术支持:清华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
主要作品:陕西佳县古枣园保护与发展规划、“枣缘人家”“枣林旱厕”在地建造、北京和泰园“禅舍”、北京798木拱虹桥、L构件及纸筒家具系统(入选2009ECODESIGN芬兰国际生态设计展)。
共建计划: 与建筑师唐勇一起,用纸和木完成不二厕的组装搭建以及室内装修陈设,创造一个无菌无臭窗明几净融入自然的新型旱厕。
时间: 9月18日—9月20日
报名人数: 5人。有相关建筑设计专业经验及毕业生、在校生优先。对于搭建/手工/设计/有浓厚兴趣及学习中实践设计爱好者欢迎报名。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吟茶诗》赵朴初
中国茶之传承,自唐宋兴明清承,经历了由繁至简的流变,始终未变初衷:杯中探乾坤——透过对于茶的微妙气韵与滋味的领悟,领悟茶之真趣,重归生命的天真和生活的本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重生热潮背景下,研究中国特色茶空间的国际化输出、日常化设计成为OHDA心中势设计服务研究一大课题。以古典精神观照当代思维,以传统文化雅趣呼应自然野趣,回归天人合一的道法自然精神是茶文化课题OHDA设计指导原则。
“吃茶处”空间共建计划
在3mX8m的矩形方盒子里,中部折廊,折板隔墙上开着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窗洞,其在空间中层叠,并在复廊里掏出许多小的独立空间。让空间抵消透视的灭点,变得深深浅浅而不可测。这些被折廊和开窗分隔出的小小空间,让游览者、喝茶者可以各得其所,也让这些小空间在实体分隔和窗洞观望中,再度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感觉起来更有空间延展感的整体。茶亭的方窗面向草坪,横条窗面向湖面。茶席设在三个穿插于隔断的茶案上,同时望得见湖面与草坪。复廊茶亭凭借这一深浅折叠的背景,取得戏剧性的效果,取得以小见大的空间体验。
建筑师: 张波、张清帆;在造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BTV暖暖的新家“38平米的理想小屋”;九方宅、一粒迷楼等住宅设计;曾受邀参加港深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建筑之外等国内外大展。
共建计划: 与建筑师张波、张清帆一起完成复廊茶亭的组装搭建,以及室内装修陈设,营造吃茶好去处。
时间: 9月20日-9月22日
报名人数: 5人。有相关建筑设计专业经验及毕业生、在校生优先。对于搭建/手工/设计/有浓厚兴趣及学习中实践设计爱好者欢迎报名。
胶囊公寓
根据美国2014人口调研报告,“21世纪是独居时代”。孤独是一个个人话题,也是一个政治话题,更是一个经济话题。自然是一个城市话题。单单看美国人口统计,1.2亿人/50.2%的人今天是独居状态,而今天年轻人到50岁,不仅仅会独居而且四分之一会保持未婚生活。独居的人有更多时间和空间管理自己的生活,一种建设性和自己独处的空间需要如何设计,一块心理绿洲需要哪些构件?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和超大型城市的急速发展,水泥城市中独居者的精神压力和情感需求,如何通过空间的本地化设计和创造,用空间给予人情感的安慰,用设计撬动社会问题的支点?成为OHDA挑战“自在居”的主要探索方向。
“自在居”空间共建计划
针对今天中国城市中大部分办公楼的层高空间有限的空间条件,结合栖地创新营绿地空间可能,《自在居》靠上下结构错移而创造出原本一人高结构而足够两人分享居住的灵动城市胶囊化集约空间。作品同时关注独居人群社交与情感需求,多件同结构预制木屋创造出多种排列组合样式可能。示范展中作品在郊野公园围绕陈列,自然形成野美花园庭院;在有限条件下靠创意使“独乐与众乐”兼得。
建筑师: 常可、李汶翰 / 普罗建筑。
常 可:officePROJECT普罗建筑合作主持建筑师;荷兰注册建筑师;荷兰代尔伏特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天津大学建筑学学士。
李汶翰:officePROJECT普罗建筑合作主持建筑师; 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建筑学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
共建计划: 与建筑师常可、李汶翰一起完成建筑的组装搭建,以及室内装修陈设。慢慢走进如何建设和自己独处的空间,平衡孤独与亲密的美妙关系。
时间: 9月22日-9月24日
报名人数: 5人,有相关建筑设计专业经验及毕业生、在校生优先。对于搭建/手工/设计/有浓厚兴趣及学习中实践设计爱好者欢迎报名。
育乐园
玩,是儿童在童年时期的主要“工作”,它不仅为儿童提供空间和运动智能的开发,更提升儿童在与同龄人中学习合作、移情、协商等重要的社会能力。从小培养儿童对城市、自然、建筑与社会的认识将鼓励他们长大成为更好的未来城市创造者和使用者。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打造安全、开放、益智、包容的儿童活动空间?如何鼓励儿童探索和使用城市街区?如何在城市中为儿童创造与多样性自然接近的机会?如何与儿童开展关于“永续生活方式”的探讨,甚至将他们对城市和未来想象反映在规划和政策制定层面?育乐园示范展示了城市中的绿色游乐场设计与集自然科普,文化传承及创造力培养的儿童身心全能教育商业模型探索。
“育乐园”空间共建计划
基于育乐园建筑设计地基之上邀请学校儿童与教育行业实践者、建筑师、设计师共同设计自己的教育娱乐空间,选用麦秸秆、矿泉水瓶、PVC管、瓦楞纸、纸卷等循环材料建造以自然教育原则为核心的无动力游乐场和教育空间。
建筑师: 刘焉陈,素雅,彭文洁,涂先明
共建计划: 与建筑师一起在场搭建育乐园空间,包括架起防水天幕、搭建平台, 共创创新性教室模型, 提供不同姿态坐卧躺立, 并满足儿童亦动亦静的活动特性进行多功能学习娱乐空间设计共建。 活动期间将邀请周围学校学生参与共建, 鼓励儿童建造自己喜欢的自然游乐空间。
时间: 9月22日-9月28日
报名人数: 30人。对儿童教育有浓厚兴趣,有相关建筑设计专业经验及毕业生、在校生优先。对于搭建/手工/设计/有浓厚兴趣及学习中实践设计爱好者欢迎报名。
立体食物森林装置
以“生态性环境永续”为题,以食物为载体,根据照顾人、照顾地球、分享剩余,打造未来城市可移动可永续可模块化的立体食物森林。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足迹,从而轻盈而富足的生活在属于我们大家的地球。
坚持生态多样性,以微型多样挑战巨型单一。根据自发、有机、灵活、可变的需求 ,以这种“细小而微妙的涟漪”来触动未来的多样性的生活方式 。可以混搭形成多元、有趣、便利的可耕作可永续可食用可移动的多样性空间使用型态。形成可延展、可复制、可活化的单元化、模矩化于轻量化的新型城市社交及分享剩余的未来城市永续型的生活方式。
设计师: Tammy,视觉艺术设计师,植物疗愈师,跨界花艺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空间装饰设计师,跨界装置设计师。
师从英国Dior御用花艺师Robbie Honey、比利时植物时装界艺术大师Francoise Weeks、日本花艺界革新派代表现代花艺大师Hideyuki Niwa丹羽英之、世界顶尖花艺公司Mcqueens flower酒店花艺总监Zibi。全球公认的比利时籍顶级花艺设计大师及室内花艺设计大师Tomas De Bruyne。草月会总部代家元导师著名装置艺术大师川名哲学等国际顶尖花艺及空间设计大师。设计领域涵盖空间、服饰、花艺、景观、软装、视觉艺术、装置艺术,设计手法。
共建计划: 与设计师Tammy一起完成植物装置搭建,了解植物装置的搭建过程,走进绿意的野美世界。
时间: 9月18日-9月22日
报名人数: 10人,对于花草自然有浓烈兴趣及创作热情的野美人。
多功能植物栖居装置
示意图
“未来空间”是归属与情感聚合的居所 ,用来感受生活的品、 美学与幸福感,并在坚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利用可以拯救生态环境的适当科技力,探寻小规模的未來城市「小而美」的生活方式,形成各样轻盈、弹性、抒情、开放、适才适所的「住所」。正因为如此 ,我们更可以选择世界各个角落「诗意的栖居 」。这种逐水草而居的新游牧生活方式,来创造启发一种有意思的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我们在可预见的想像未來reachable future,以「多功能植物栖居」为题来共创于我们的精神性诗意。通过展现植物生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完整的诞生与成长消亡及重生的永续型生态模式,建造多功能可休息、可耕作、可供眺望的未來城市共享空间。通过对于细小空间的活化、整合与串联, 整合空间与情感的微妙媒介 ,找回疏离的社交关系。
设计师: Tammy,视觉艺术设计师,植物疗愈师,跨界花艺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空间装饰设计师,跨界装置设计师。
师从英国Dior御用花艺师Robbie Honey、比利时植物时装界艺术大师Francoise Weeks、日本花艺界革新派代表现代花艺大师Hideyuki Niwa丹羽英之、世界顶尖花艺公司Mcqueens flower酒店花艺总监Zibi。全球公认的比利时籍顶级花艺设计大师及室内花艺设计大师Tomas De Bruyne。草月会总部代家元导师著名装置艺术大师川名哲学等国际顶尖花艺及空间设计大师。设计领域涵盖空间、服饰、花艺、景观、软装、视觉艺术、装置艺术,设计手法。
共建计划: 与Tammy一起完成植物装置搭建,了解植物装置的搭建过程,走进绿意的野美世界。
时间: 9月18日-9月24日
报名人数: 20人。对于花草自然有浓烈兴趣及创作热情的野美人。
共建报名入口
其他秘密课题即将陆续公布
......
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