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成立于2014年,由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与藤井洋子共同创建于北京,是一所面向建筑以及建筑室内设计方向,充满年轻活力的国际化建筑事务所。B.L.U.E.是Beijing Laboratory for Urban Environment的略称,同时也是事务所的核心设计哲学。以厚重历史与先锐思潮激烈碰撞的北京为中心,通过建筑、室内、产品、艺术等设计实践,实现对城市物理、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寻求一个真正连接城市环境的设计平台。
B.L.U.E.建筑设计事务的项目实践多种多样,从小型建筑、新型零售空间、老城区微改造、城市更新,到对生活方式的试验性研究等。目前的项目遍及国内外,分布在北京、上海、日本京都、山西、山东、云南等省市的核心地段。其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灯市口L型之家项目,一经发表便广受国内外众多专业媒体的青睐;北京CBD核心区华贸中心的原麦山丘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饱受好评;在日本京都,事务所将乌丸五条处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房子改造为博物馆式民宿;始建于清代,占地约2,500平方米的苏州古宅经过事务所的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共享型城市新空间;对未来共享社区生活的全新创想--400盒子的社区城市;毗邻鲁迅博物馆的白塔寺民宿--有术,延续了青山周平对当代生活“家”的构想,挑战了城市与空间的界限,为人群带来更多互动的可能。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也十分关注艺术参与。除了多次参加北京设计周等主题展览及艺术活动,2016年,事务所受邀参与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穿越中国-HOUSE VISION”。在2015年,参与了由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的“山水社会-测绘未来”主题展。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曾被国际权威时尚杂志《安邸AD》评为“100位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建筑、设计精英;2016年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银奖(居住建筑类);同年,荣获由日本商业环境设计师协会评选的JCD DESIGN AWARD BEST 100大奖;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建筑奖WA居住贡献奖。事务所的创始人之一青山周平,曾在《北京青年周刊》2017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 “年度设计师青年榜样”;同年,被评为40 under 40中国设计杰出青年;也被《第一财经》评选为2017年度中国最佳国际创业者Brilliant 20。
编辑:贾楠
设计公司: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案设计:青山周平,藤井洋子,杨雨嘉,王丹梨
设计师希望在这个改造项目中,一方面尊重院落的原始空间格局,保留以前的空间特质。另一方面,将其改造成为适合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居住空间。这是街区更新及此类建筑改造项目应循的方向。
概况
项目位于33片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阜成门内历史文化街区,区域占地约3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4.2万平方米,区域内约5600户,户籍人口约1.6万人,常住人口约1.3万人。在这个区域老龄人口占19%,外来流动人口近50%。将近807个院落,现存4000余幢建筑,房屋质量70%较差,是一片居住环境有待提升、建筑质量有待改善、文化功能有待梳理的历史街区。
因此,在当前北京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背景之下,众多建筑师用单体院落或单体建筑改造的项目作为触媒,紧密结合当地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城市更新的思考与探索,从而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脉络。
本项目是一个位于北京二环里胡同中的传统合院建筑改造项目,院落占地约250平方米,我们将曾经的破旧杂院改造为四合院民宿。结合业态要求,试图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空间中融入新时代的居住生活方式。
院落位于一个Y字形路口,相对难得的可以看到完整的两个沿街立面,院墙可以较为完整的展现在人眼前,视觉上对院落整体有非常直观的感受。院内原本容纳了8户人家共同生活。为满足生活面积的需要,院内违章加建现象较为严重,形成了典型的大杂院格局,空间杂乱局促。因此,我们将院落中心位置的加建建筑拆除,还原出合院的原始格局。
关于设计
入口进门首先是一条笔直的廊道,右侧是对公众开放的咖啡馆,廊道尽头是内院的大门。
院内共设计6间客房,建筑面积与功能布局各不相同。其中最小的房间为20平方米,最大的房间为30平方米。其中3间是loft格局的小客房,另外3间为大客房。且在房间内部色调有所区分,3间客房为浅色调,3间客房为深色调。除客房外,其余室内空间均为公共空间,日常作为展览空间使用。
拆除加建建筑后,6间客房及展览空间重新围合出一个方形庭院。在庭院南侧中心位置,我们使用拆除原有建筑而保留下来的旧青砖搭建了一座楼梯塔。顺“塔”盘旋而上,是展览空间的屋顶,经过结构加固之后作为屋顶露台。在大树的庇荫之下,近可俯瞰整座院落,远可眺望妙应寺白塔,而展现传统建筑群体魅力的连绵起伏的屋顶立面也尽在眼前。
解决老宅的痛点
建筑改造类项目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原始条件不足。大杂院改造同样如此。根据以下几个现状特点,我们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A. 室内面积不足。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需要在有限条件下塑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采取竖向使用空间的方法,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局部下挖地面,并拆除原有天花吊顶,利用传统建筑的屋顶空间做成loft格局。
问题B. 采光通风不足
我们几乎为每间客房都设计了屋顶天窗,大幅度增加采光效果。根据冬季采暖保温需要,天窗选用双层玻璃(平面玻璃顶使用三层中空玻璃)来降低导热效应。并在房间立面,每个客房门侧都做了开启窗的设计,辅助通风。
问题C. 采暖保温不足
除了在玻璃的使用中选取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之外,我们将全部室内地面铺设了地暖,作为冬季的主要采暖措施。
问题D. 隔音不足
根据房屋现状情况,为每个房间的隔墙增加隔音材料,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原本的砖墙隔音差的问题。
问题E. 卫生间搭建不规范
现状院中已有院厕,但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将生活污水排至市政管网。现状宫门口二条胡同中的下水管道为雨污合流设计,如此夏季难免会有气味散发。我们在院内建造了标准的化粪池,将所有的卫生间内污水排至化粪池,经过处理后合格达标的生活污水,沿用原有管路排至胡同内市政管道中。
空间记忆的传承
这个项目的设计逻辑是在现有条件下因地制宜,着重对现状材料的发掘与再利用。在改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意外发现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跟随施工阶段的新的进展,设计也不断的变化发展,由此也可称为“没有逻辑的逻辑”。
比如,将建筑的木结构脱漆处理之后,露出的原本的木色干净朴素,展现出古朴的气息,于是我们就保留了木结构的本色。在做地面基础和院内排水时,在现状地坪下约一米处挖出7块大约是清代的条石。我们选取其中4块作为客房与院门门口的踏步石阶,重新赋予了新的功能与使命。
原有建筑的旧的窗框我们予以保留,在不同的房间中重新组织利用,处处可见这座院落旧时的生活气息。
予以保留的还有大量的旧的青砖,具有几十年至上百年不等的历史。我们使用这些老青砖搭建成庭院内中心位置的楼梯塔,其间点缀嵌入现代材料玻璃砖,这座“塔”就连接了院落的过去与未来,是空间记忆的传承。拆除的虽然是违章加建的建筑,但也是整个院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章,更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私密性与开放性
A.院落与城市的关系
传统合院的建筑形式是一种较为私密的居住空间。杂院的居住特点是相对开放的,这种开放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希望在这个项目中,可以实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与居住私密空间之中,建立一个可进行交流的、半私密半公共的空间。
我们将入口处的房间设计为咖啡馆,同时为内院的民宿部分提供接待功能。院落主入口采取向胡同开敞的设计,使廊道连同咖啡馆变成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咖啡馆内仅有一张大桌子,民宿内的住客使用早餐时,当地的客人也可以来喝咖啡,大家一起坐在同一张桌前进行交流。
展览空间位于内院,可分时段对公众开放,也增加了院落与城市的交流。
B.客房与客房的关系
在传统的星级酒店中,客房部分通常统一设计为彼此封闭的环境。我们想要打破这种封闭的氛围,所以在房间立面设计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并将客房内看书、座谈等相对公共的功能区布置在窗边。这样除了增加采光,不同客房的客人可以互相看到彼此,进行某种程度的交流。而在房间内侧或墙体后面,安排了就寝空间、卫生间和浴室,保证了生活的私密性。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胡同的居住环境特点,是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整座合院分为6间客房,各自分室而居。我们尽力为每个独立的房间都营造出自然环境或是赋予自然环境的体验。1、2号房将一角的屋顶改造为玻璃屋顶,并种植绿色植物。在室内可时刻感受自然光线变化,营造室外庭院的氛围。5、6号房分别拥有真正的室外庭院,是属于客房独享的室外空间。
在胡同里,“树”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互动。夏日炎炎,阳光被大树繁茂的枝叶遮挡在外,留下一隅阴凉。冬天树叶凋零,阳光穿过枝桠洒落院里,温暖明亮。人和树的关系是有机的。因此,院落内保留了一棵数十年的老槐树,延续了人和自然的有机关系,也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的互动。
以往一些四合院的改造,更多注重在建筑外观的更新和建筑质量的提升。但在老街区里,在胡同中,四合院建筑的改造不应仅仅停留在外观符号性的重塑,更重要的是保留生活的体验。和树一起生活的体验、在庭院生活的体验、开放的生活体验、和城市结合的生活体验……以及每个角落里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这些在外观看不到的部分,是四合院最独特的文化记忆。
项目名称;北京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项目
设计公司: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案设计:青山周平,藤井洋子,杨雨嘉,王丹梨
项目规模:一层(局部Loft,局部屋顶平台)
项目地点:北京,西城区
项目类型:民宿
用地面积:246平米
项目摄影:夏至
青山 周平 Aoyama/Shuhei
建筑师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198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
2003年毕业于大阪大学,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
2005-2012年间工作于SAKO建筑设计工社,在“塘沽远洋国际小学校”项目中担任主设计师;2008年曾获得日本商业空间协会设计大奖赛银奖;2012 年应邀成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2014年于北京创立了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2016年被评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十大新锐人物、40 UNDER 40中国设计杰出青年(2016-2017),2017年被评为第一财经中国最佳国际创业者。
现今主要设计作品有“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获得2016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银奖)”、“灯市口L形之家(获得2016年金堂奖年度最佳住宅公寓设计 )” 、“失物招领家具体验店”、 “ house vision理想家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 “苏州有熊文旅公寓” “白塔寺有术 大杂院改造” 等。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