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授予【中国50位室内建筑师】奖
【室内设计与装修id+C】杂志2013年度中国新生代设计师十人
编辑:王爽 设计:潘冉
亦有七百年历史的城墙砖陈设其中,行走其中具备时间的穿梭体验。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是宋代诗人杜耒描写在寒冷的夜里,主人点炉煮茶,以茶当酒待客的诗句。清香茶暖,品茗交谈中其情浓浓,此中儒雅正是宋人传递出的悠悠风韵,令后世神往的高雅生活。当代浮世尽欢,亦有静心品味当下无边落寞者,竹里馆为此而立。
由外立面的竖向线条延伸至主入口玄关,形成侧向分流进入一层茶歇区,将竹用单一纬度的围合方式形成半空间限定区间,茶座布置在竹篱一侧,形成二方连续式的空间关系,并由此聚合成一层的功能核心—“篱园”,此时,围绕着“篱园”的顶面竹篱正发生着纬度关系的转变,并引导性的将吧台、出品、服务动线等功能串连起来,与之前的功能核心形成咬合关系而最终指向通向上层的垂直电梯。
三楼全部设置为独立茶舍,依场地东西而立,交通中置,似林中小径,在南北进深三分有二处微微转折,借扭转之态,一个看似溪边草庐的建筑体离地而起,屋檐下探,竹窗由内而外撑起,似乎不论置身内外都有一探窗外究竟的愿望。在狭长的过道中,为获得“静谧中探寻”的行走体验,并有效的将自然光线引入到一个,并没有直接对外采光的封闭空间,曾几何时,回忆起某个很久以前的淳朴年代,门扇没有门套,没有踢脚,却在门扇上方有个邻里孩童打闹时,拴起房门依旧可以翻门而入,被唤作“亮子”的采光神器,可以解决在隔离中交换光线的问题,于是乎,存在于黑暗过道背光面的上部,并由竹篱叠加其中而形成的双层采光界面,充当了瞬时解放黑暗的勇士。而顶面转折处被雕塑化处理的局部搭建,正是在空间获得光的解放后所表现出的肆意姿态,有效的软化了相对硬朗的空间对接。包间依旧拙朴、留白。
入座,想起竹林七贤,想起耕读中的陶渊明,也许琴声起时,才是丰满。
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