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广告

你的家 “HOUSE VISION探索家 未来生活大展”8号展馆

        Crossboundaries 致力于通过建築设计、环境设计和城市更新方案,营造充满活力、生气的生活空间。我们在创造凝固建筑的过程中,往往要面对到繁琐的技术难题和文化沟通困难。但每次过程后最终呈现的解决方案,总是具有愉悦的材质触感和对人文氛围的深刻思考。 事务所成立于2005年,作为一个拥有国际合作伙伴的设计团队,在北京和法兰克福均设有办公室。设计成员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并受过当地建筑设计教育的专业培训。Crossboundaries以跨国的视野、本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催生出独特的空间解决方案。

        Crossboundaries设计范围广阔,从公共到私人项目,从小型企业到大集团,政府部门到慈善机构都有涉及。设计作品及参与项目从数万平米的建筑到数千平的室内项目,其中包括北大附中本校及朝阳未来学校、索易快乐成长中心、家盒子(北京、上海、青岛)、爱慕时尚工厂、服饰店以及同西门子和宝马合作的办公室和展厅。工作室亦参与理论研究,并于第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穿越中国——中国理想家“。

        Crossboundaries的作品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多见于国内外一流建筑及设计媒体。同时也获得了国内外众多重要奖项,近期包括2018年Architizer A+大奖(Architizer A+ Awards 2018),2018年度德国设计大奖(German Design Award 2018),2018年意大利Plan杂志大奖(The Plan Awards 2018),2015年度亚洲建筑师学会(ARCASIA)建筑奖,2015年Architectural Digest中国奖,并入围亚洲建筑大奖(2AAA),2016年Architizer A+大奖等。

案例展示案例详情

        编辑:贾楠

        设计公司:Crossboundaries

        项目负责人: 蓝冰可(Binke Lenhardt),董灏


        “你的家/Infinite Living”由建筑师董灏设计完成,这是一座1:1的住宅模型——一个试验性的可变居住环境,也是与“HOUSE VISION探索家”合作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在这项目中,设计师畅想了一种能够更加积极回应人的需求、更灵活多变的住宅——与未来科技相结合,使居住者享受到居住空间的无穷变化。



       当代中国面临着社会经济的剧变。到2020年,超过60%的人口都将定居在都市地区——较之于1990年的26%,增幅显著。这一迅猛的城镇化进程,伴随着人口密度的暴增,令城市及城市人口在应变中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都将生活在中、高层的住宅楼当中,其简单划一的户型,将日益难以满足新的家庭单元、数字游民、共享居住或共享办公社群的需求。



用个性化模块解决城市高密度人口居住需求




       另一方面,新兴的科技也在持续改变着我们生活、工作和出行的方式。物联网的崛起,使得贸易、商业、教育和娱乐的发生更加分散化,然而建筑领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却停滞不前。虽然智能家居科技仍受制于软件工业的发展,声控家用电器已然为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便利,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建筑发生变化。科技将如何通过居住空间回应个人需求?如何创造一种全新的、更健康、更高效的空间,并基于同样理念在城市肌理层面促生变化?


        HOUSE VISION是由原研哉于2013年在日本发起的、覆盖全亚洲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发展平台。此次Crossboundaries与TCL联合设计的这座展馆,将电视作为联结虚拟与现实的窗口。电视机的角色超越了传统的显示器,成为一个视觉化的中枢,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内,对应使用者每日的不同需求,创造出无限种可能的形态,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界线。这座展馆展现出这样一种场景转换:电视不再是家庭成员聚集的单一焦点,而是一组将人及其需求作为家庭核心的设备,就像万花筒一样,以各种面貌和功能充盈在整个空间。每台电视都可变为一个交互界面,将现代移动设备的各种功能植入日常生活的空间里。







       这座灵活多变的场馆,打破了当代住宅内部实打实的空间分隔,将家庭生活的核心内容(睡眠、烹饪与进餐、盥洗、工作与学习、放松、锻炼和聚会)对应到不同区域里:充电区、填充区、更新区、升级区、待机区、活力区和娱乐区。室内隔墙可以通过滑动调整不同房间的体量,并衍生出无限种空间组合。设计这座展馆时,我们将电视作为“平面”的天然属性向前推进了一步,想象在未来居所中,水平和垂直的平面都变得可定制化,无论是其上加载的数字化功能,还是它们在整个房屋内的空间关系。






       在这样一种完全开放的平面结构内,不同活动区可根据居住者的需要,不停变换、扩展、贯通和消隐。我们就可以想象,各种家庭活动在屋中随处发生。由智能地面、天花板和墙面元素构成的立面系统,通过不同功能、氛围与私密度的组合,创造出一系列适合不同生活场景的空间。其中的面板可以滑动、翻转、收缩成储物空间,或彻底打开使屋内通透。基于其可伸缩的特性,它们还可被植入既有的公寓单元内。于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一天、一月或一生中的需求变化,从容地调整这处居住空间。






        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工程的进步,对建筑元素和集成设施的全新思考即将到来。曾经的液压面板系统,可能很快就会被纳米材料的智能表层所替代,其形态与感觉可被无限度地操控和调整。在Crossboundaries想象的未来中,所有家庭功能都可嵌入这个智能表层中,并可由用户根据需求自行定制。只要将自己的居住偏好预先储存为数据,用户就可以在访问另一座城市、下榻在另一处装备了这种智能系统的居所时,将自己的偏好迅速加载其中,将“家”如影随形地随身携带。


        新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而与此同时,许多建筑类型正在变得过时。而这种模块化的居住系统,或许可让那些空置率高企的办公大楼和其他被滥用的都市空间,都变成更加宜居、舒适的住宅。此外,随着个人公寓内部灵活性的增加,即使居住面积缩减,也能带来更高的使用效率和更强的舒适性。如今我们已能见到,共享办公、烹饪及社交空间的蓬勃发展,象征着一场剧变即将席卷城市。建筑业也可积极拥抱崛起中的共享经济,利用新兴科技帮自己走出因循守旧的境地,令空间能够始终适应新老使用需求。






        2015年,Crossboundaries及其他一些中国一流建筑设计团队受HOUSE VISION之邀,围绕未来的家居生活,开展相关话题的研究和概念推敲——将“家”作为一个各行各业发生交集的节点;并将成果呈现在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的“穿越中国——中国理想家”展览上。而2018年,十家设计机构联合十个行业领军品牌一起,开始实际建设这些1:1大小的展馆,以测试他们的设想。每个设计方及各自的支持品牌尝试通过创造性思考和技术创新,共同面对和解决今日中国的居住环境问题,并为未来更理想的生活方式探索新的可能。



轴测图




        策展人:原研哉 / HOUSE VISION

        主办方:GWC长城会

        赞助及品牌合作方:TCL电视

        展期:2018年9月21日至11月6日

        位置:中国,北京

        展馆面积:100平方米

        设计周期:2018年3月——2018年9月

        项目负责人: 蓝冰可(Binke Lenhardt),董灏

        团队: Sidonie Kade,David Eng,甘力,郝洪漪

        施工:北京艺豪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董灏,刘敏玲




        董灏(左)

        创新思考者/Crossboundaries合伙人及联合创始人

        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 (Pratt Institute) 建筑学硕士。在美国完成学习及工作五年后于2002年回到中国,2003年任职于中国规模最大的国营建筑设计企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 2008年成立国际工作室至今。2005年作为合伙人建立Crossboundaries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同时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大附中,教授建筑设计及创新思维课程。


        蓝冰可(右)

        Crossboundaries合伙人及联合创始人

        毕业于多特蒙德应用技术大学建筑专业,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建筑学硕士,在欧洲完成学业到美国工作5年后于2002年移居北京,现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方案顾问,并于2005年合作建立Crossboundaries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2016年成为德国注册建筑师并被任命为BDA(德国建筑师协会)会员。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近期亦开始于清华大学进行建筑设计授课。多次获得国际级奖项以及奖学金。曾获富布赖特奖学金以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研究生奖学金留学中国,并在完成学习后在中国工作。目前作为北京办公室管理总监、法兰克福办公室的合伙人及管理总监。


        热点阅读:

        UR上海旗舰店 红砖墙内的峡谷之墟

        洛奇·溪塘民宿酒店 打造城市人视角的“非城市”体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