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广告

崔愷

崔愷,1957年8月13日生于北京,男,汉族,建筑学家。中共党员。1984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2000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建筑学报主编。

锲而不舍的长期致力于建筑创作以及建筑学术研究工作,曾获得 “全国优秀科技工程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工程”人选、“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梁思成建筑奖”、保加利亚国际建筑研究院院士等荣誉。所主持的工程项目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银奖9项,铜奖5项;获得亚洲建协金奖2项,荣誉提名奖1项,提名奖1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4项,银奖11项等专业设计奖项。

倡导推动中国建筑本土创作的发展与传播,出版《工程报告》、《德胜尚城》、《本土设计》、《中间建筑》、《本土设计II》等著作。先后受邀参加巴黎“中国建筑展”、台北“城市谣言-华人建筑展”、首届深圳建筑双年展、伦敦“创意中国”展、纽约“中国本土建筑展”、布鲁塞尔“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中而新”——国际建协2011东京大会中国展、 “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 “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建筑” 哈佛大学展览,并在天津及深圳举办“本土设计-崔愷建筑作品展”、在北京举办“十年•耕耘——崔愷工作室十周年建筑创作展”等国内外多个专业建筑展览。

 

崔愷:回归有本土特色的城市和建筑


        6月21日,2019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如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内容围绕“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展开,并强调建筑作为城市有机的一部分,要与所处的环境很好的融合。会后,崔愷先生接受了A+设计师联盟的独家专访,继续就中国当代城市的现状以及建筑师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起到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析。


       

         ●  中国当代城市的积极现象和消极现象


        我们国家城市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各地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总体来讲成就是非常大的。在很多国际交流的场合中,大家都好奇如此短暂时间里,中国能有这么迅速的发展,建造这么多庞大的建筑。这归功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成就,城市中的各种设施也日渐现代化,这与改革开放初期完全不同,但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大家会觉得城市建筑没有特色,各个城市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负责人,他们希望城市能够迅速的具备特色,而这也是我非常担心的一件事。因为城市不能像化妆一样的改头换面,它是反应当时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即便是千篇一律,也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政策、价值观、考核指标等因素促成的,当然还有开发商在全国各地的推广。我觉得虽然不理想,但它是真实的。


 

昆山大戏院


昆山大戏院


        城市改变的时候,应该从内在的逻辑出发,怎么能让城市变得有特色。比如,应该把每个城市的老城保留并梳理好,城市的灵魂就在那里。每个城市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殖民地时期的文化,有的是传统文化,即便像深圳一样的新城市,某种角度看城中村也是城市特色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城市最核心特色的载体,这是最具有识别性的。当然,也可以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以及城市自然环境风景中找寻特点,像重庆、武汉,原本就有很强的识别性。


昆山大戏院


昆山大戏院


        我个人觉得这还不是中国城市最急切的问题,最急切的问题是质量问题。能不能让更多的人走在舒服的步行道上?城市的街道上能否少些栏杆多些绿化?不要简单的把路修成大马路,以往留出过宽的马路现在很多都变成了汽车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地方,能不能把这些空间拿出来再生态化?这些是我们做城市研究课题当中,通常会想到的一些改造的策略。我经常说,北京尺度很大,不亲切,但它的好处是留出了将来再改造、再生态化的机会。很多城市化建设应该从脚下做起,而不仅仅是在空中看远景。我觉得这是我们跟国外尤其是特别优秀的城市相比,相差很大的地方。


昆山大戏院


昆山大戏院


        另一个是我们的城市在管理上以及设计上条框约束特别多,这是跟刚才所说的现象相关的。为什么我们说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非常有设计感?就是因为,设计贯穿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你看不到边界。而不是这个地方设计的很差,旁边那里又做的非常富丽堂皇,所有东西应该是一体化的。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城市建设上的条块分割管理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很多行业缺乏建筑师或优秀的设计师,做出的东西在品质和美学上就不太讲究。范围上也划分的很死,建筑师只能做建筑,超出建筑用地范围就不能做了。而园林景观设计师又只能在马路上种行道树和花坛绿篱,不能和建筑环境很好地融合。从设计到管理还有很多条块切分的问题,这就是城市没有从一个市民使用的整体空间去考虑,这是品质不高的一个普遍原因。


昆山大戏院


昆山大戏院


        当然,现在很多问题都在逐步地完善,尤其是中小型城市,比如说苏州、昆山、甚至包括四川遂宁,这些小城市反而管理的很好。我觉得在政府主导的机制下只要重视,这些问题都能够被克服。



         ●  理想中的当代中国建筑


        中国很大,我们以往一直比较注意什么是中国的,什么不是中国的。而我的理解是建筑如何能与所处的环境更好的融合,这是非常重要的。融合有很多方面,一个是与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人文环境融合。同时,还要与气候环境更好的融合。当这些都有相应答案的时候,这个建筑在这个地方就深深地扎下了根,就属于了这个地方。而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建筑还做不到,可能只是某一个方面成功了,造型不错,功能也挺好,但其他方面就不一定那么融合,尤其是绿色节能方面差距还挺大。


昆山大戏院



昆山大戏院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建筑绝对不是个人的作品,而是城市非常有机的一个部分。我曾经做过一次演讲,建筑师好比是牙科医生,把牙镶在缺牙的位置上,不仅要解决功能问题,还要自然美观,与旁边的牙协调一致,和谐很重要。我理想中中国未来的建筑,大概都应该是这样的。


昆山大戏院 

昆山大戏院

 

昆山大戏院



         ●  建筑师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责任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正在推广专业人员的责任机制,例如责任建筑师、责任规划师。比如说海口市的一个区就是让我来负责审查建筑方案,旁边还有其他大师负责其他区域。这样一来,每一个区都有责任建筑师,但是目前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我觉得更重要的不只是建筑形态,而城市空间的质量和特色,这应该是整体的。


王府井步行街改造


王府井步行街改造  


        另外我也参与王府井商业街项目的提升改造,我和团队花了不少时间调研,梳理了王府井地区的情况,发现了许多问题,提出改造提升的城市设计导则,下一步要和不同项目的设计师沟通和协调,使城市各个方面有机有序的渐进式的改造提升,这样可以做得更长久,是一种陪伴式的设计服务。目前这个机制刚开始试行,虽然问题不少,但是趋向还是很好的。


王府井步行街改造

 

王府井步行街改造

 

王府井步行街改造



         ●  雄安新区项目解析


        雄安新区是一个自然生态非常有特点的地方,它像是华北地区的水盆儿,白洋淀拥有大片湿地资源,土地辽阔,周围也可以带动京津冀共同发展。我们这两年也陆续参加了一些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在雄安新区的建设当中如何因地制宜,让城市在低洼的环境下更有机地生长。比如因为场地低洼更有条件做成一个立体城市,原本要下挖的地下室,现在可以在地上。而道路可能在另外一个标高上,整体空间呈现出的是一种丰富性。我想象的雄安新区,当然也是我所了解到的,高层建筑不会太多,但是它会在人的尺度上、在人的视野当中看到非常丰富的多层次的立体城市,不会像平原城市在一个标高上盖起来,它一定会有不同高高低低的地方,会有大量的绿化,会有亲切的小街区,这些现在都已经落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当中了。我觉得将来作为雄安新区的建筑师一定会沿着这样的逻辑,把它做的更好。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临时办公区 


        我们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企业办公区中用了集装和预制体系,将建筑和内装在工厂里做好,到现场吊装在架空的柜架基础上,是对未来雄安在装配式技术应用的一种探索。我们为雄安设计了设计中心,用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改造了一座多层厂房,是对未来雄安及周边地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的一种尝试。我们还设计了雄安高铁站,那将是大规模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对未来雄安推广清洁能源也有一定的示范性。总之我对以雄安为代表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它应该是植根在大地上,又面向未来,把功能,文化和创新技术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中国智慧。另外,我们在北京副中心,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项目在设计建造中,无论是什么地方什么建筑,我们都秉承着本土设计的理念,试图找到适合那片土地的解决方案,也因此创造出了不同的特色。当然对城市来讲,特色的营造和品质的提升没有这么快,需要一个建筑,一条街道,一片区域地去做,一切都应从脚下做起。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临时办公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