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光
建筑师、高级室内设计师
GRK建筑(北京)创办人、设计总监
2020年中国室内设计百强人物
设计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大奖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市中,都是一些钢筋混凝土架构的高楼大厦,让他们感觉很冰冷;每天都是车水马龙,很喧嚣,感觉很忙碌 ... ...
在这个大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绿色、处处洒满阳光,让他们心中有爱,能在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该项目建成时间为2017年,由「GRK张晓光建筑设计」完成,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安徽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该建筑性质为幼儿园。
NO1: “建筑与建筑建立了丰富的对话”
设计师张晓光经常提起:“ 幼儿园一定要崇尚自然教育,大自然才是孩子们真正的课堂 ”拥抱自然环境才是真正适合孩子们玩游戏的场所。
必须深入到大自然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一些事物,因为大自然的气候、环境、氛围以及每一种形状、都包含数学、维度、情绪和复杂性等多重关系,这些是跟孩子们息息相关的。
在设计的早期阶段,GRK就建筑的体量和功能深思熟虑,考虑施工材料蕴含的能源,优化自然资源,采用可再生材料。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日光采集和蓄热冷却,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幼儿建筑性能。
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象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景。
这个是幼儿园前院与后院的衔接与过渡空间「时光隧道」,并呈现出一种欢迎大家进入的姿态,引导着小朋友们进入幼儿园更多的游乐区域。
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丰富的自然环境会带来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建筑的一层采用了全透明落地玻璃,解决了整个室内空间的采光、通风问题,而且落地的玻璃窗和门让这个空间更加通透;通过视线的引导,孩子们可以自然地进入室外,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视角与空间体验。
NO2: “丰富的空间表达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孩子像失群的动物,心灵在受着折磨。特别是让城里的孩子们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幼稚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在建筑东侧,设计师建了一个儿童林园,在园区内设计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石子路,不同的区域里陈设了一些动物雕塑;孩子进入小林园后,会自然而然发出欢乐的笑声,一个神秘的林园激发了孩子们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孩子们一旦来到这里,都会依依不舍。林园的尽头是一个种植园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四季果蔬,供孩子们享受天然的蔬果。种植园区紧靠厨房区域。
处处充满了童趣,这种灵活多变环境间不仅吸引了小朋友前来玩耍,也让父母们更加放心。
饭后散步在林中会有一些清新的感觉,孩子们东张西望,丰富的表情让他们产生了各种联想。
小林园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绿色和生机,每一处的风景都不一样,不同区域的设置都会激发孩子的主动探索兴趣,引导孩子去认知自我,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习、在情景中体验,在探索中成长。
为了满足孩子们更大范围的室外活动需求,设计师将二层楼屋顶设置了户外活动场地,几乎容纳了他们所热爱的游乐项目:探险区、休闲区、击鼓游乐区、班级活动场地、涂鸦区、益智区、篮球场;引导孩子们可以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活动内容。
场地分区明确,增加了多种可能性;从高空看,像一个临时的帐篷;在内出现了一个个神奇的山洞,圆弧形白色外墙设计,极大的减弱了幼儿磕碰带来的伤痛。
NO3: “魔鬼在细节,空间的可持续演变”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者使用了大量的白色主色调,局部空间有绿色点缀,整体空间显得很丰富,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区别于传统幼儿园空间的整体色调,打造出一种柔和宜人、生态而愉悦的气氛。
孩子们的活动室设计更接近大自然的色彩,让孩子有归属感,一种自然的气息得以延续并融入进来。
活动室设有通透的玻璃窗,为室内空间确保了最佳的自然通风与采光,且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向室外活动场地,室内空间与场地之间形成直接的对话。教室之间通过不规则的曲线路径表达方式,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激发孩子们探索性、想象力的可逗留的交往游戏空间。
活动室内部除满足基本的功能外,还设置了小手工坊,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半开放式的、更加私密与亲切的空间;为教室赋予更多的功能性。
活动室内部还设置了一些独立的活动区域,供孩子们玩耍。细节的布局上也遵循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
美工室的设计,设计师塑造出一个属于孩子们的艺术世界。生动有趣、赏心悦目的环境能给幼儿以耳濡目染,让孩子们形成对美的事物,美的境界的追求精神,赞赏态度以及欣赏能力。
多功能教室的布局,给整个空间增强了生命力。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在这个幼儿园的快乐成长。
后续:Yilin International 亦霖幼儿园于2017年9月顺利开园,希望能在新的环境里,在老师的带领下,帮助孩子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世界,让孩子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探索,让幼儿园里面更加好玩和有趣。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张晓光设计授权A+设计师联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