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友才
小隐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意象建筑论”的开创者,“意象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于2015年创立小隐建筑(Archermit)。潘友才非常注重中国建筑当代性和本土性的融合探索,用“意象”创造属于本土并超越本土的精神场域,营造具有感情和生命力的诗意空间环境。在2020年提出“以意赋象,以象见意”为核心思想的建筑创作方法论——意象建筑。
编者按
每个向往西藏的孩子都有一个G318之梦,而紧邻中国最美公路的藏东第一大湖“然乌湖”,便是镶嵌在318国道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幽蓝深遂的然乌湖水恍若天空滑下的一滴眼泪,寂静得没有丝毫声息,犹如被久远时光凝固的女子,心头再也泛不起涟漪。她不食人间烟火,依然保留了世界难觅的原始美,传说中的高原梦境。今天让我们跟随建筑师潘友才一起走进——然乌湖。
01 一个“有趣”的项目
2015年底,建筑师潘友才的同学给他介绍了一个“有趣”的项目,这是一个在藏区湖边的自驾游营地,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要求春节后提交施工图……起初潘友才并不感兴趣,考虑到项目规模小、时间紧,而且在遥远的西藏地区。对于从来没有去过西藏,又听过不少关于西藏传闻的他来说,认为去藏区做项目是件非常恼火的事情(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了确实很恼火)。几天后同学再次追问对项目的想法,并提供了项目的准确地址,潘友才在地图上找到然乌湖,又查阅了关于然乌湖的相关资料,于是决定接下这个项目,以至于后来一年多的精力差不多都耗在了这个营地上。
然乌湖是藏东第一大湖
营地位于然乌湖拉热村,北侧318国道蜿蜒而过,南侧然乌湖如梦幻之境,是自驾旅行者观赏然乌湖美景的最佳停驻点。营地地形北高南低,最大高差约13米,地势相对平缓、开阔,景观视野绝佳。湖边绿草茵茵、古树婆娑,山腰青松摇曳、杜鹃烂漫,山顶皎洁莹蓝、云浮玉色。
营地位于然乌湖北岸的拉热村
一开始,关于营地要做些什么功能是比较模糊的,业主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出发希望营地有客栈、咖啡屋、餐饮接待、24小时超市和旅游咨询的功能;当地政府方面则希望营地有医疗救助站、汽车维修、观景台以及一个高标准的公用旅游厕所。虽然两方分歧很大,但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在318国道上建造一个标杆性的自驾游营地。
经过前期对然乌湖景区的发展方向,未来318自驾游发展态势和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分析探讨,最终明确了营地的具体功能:高端体验型精品酒店、综合性的餐饮娱乐服务(咖啡、简餐、茶歇、24h便利店、酒吧+KTV)、智能化的旅游咨询服务设施、医疗救助站、星级卫浴设施、藏药文化展览馆、藏地特色产品展销、汽车维修、帐篷露营、房车露营、儿童森林乐园、观景平台、亲水平台等综合旅游项目于一体,包含176个小汽车停车位、5个旅游大巴停车位和7个房车停车位。总占地面积约70亩,一期工程建筑使用面积为2400平方米。潘友才希望这个营地不仅是一个标杆性的自驾游营地,更能成为然乌湖景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03 最大化利用景观资源
利用原有地形的高差,保证从湖边到318国道的各建筑依次抬高、互不遮挡;通过架空层高度调节,使得旅游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整体高于318国道6-8米,并在临318国道入口处设置约20米高的景观灯塔,从而保证项目安全性、昭示性和景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为最大化观湖视野,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沿318国道横向折线延展约80米,临湖一侧为全落地玻璃,保证主体建筑临湖一侧绝佳观景视野。主体建筑由白色实体不规则线条和大量通透玻璃构建而成,通过平面和竖向的造型变化最终以缓坡坡道重新与地面连接。营地主体建筑外观顺应地形转折起伏似雄鹰展翅栖于湖岸。
主体一层为旅游服务资讯中心、管理中心、简餐、咖啡、24H便利店、藏地特产展销中心等景观要求高的功能空间,简餐以面点、快餐、糕点为主,咖啡为现磨咖啡,为游客提供一处休闲放松的观景空间。端坐在大悬挑的观景阳台上,远处的蓝天、白云、雪山、彩林倒映在蓝绿色的湖面中,耳旁风声、水声潺潺拂过,沐浴着高原的暖阳,嘬一口美味的咖啡或是闻着淡淡的茶香,抑或是把爱人、家人的笑脸烙在旅途的胶片上……
位于一层的服务空间
主体建筑前方点缀了8栋独栋式度假酒店,酒店底部架空2-4米,根据视线需求高低错落布置,且控制酒店屋顶高度均低于旅游服务中心一层1.5米以上,保证酒店客房绝佳景观视野和客房相互间私密性的同时,亦可保证旅游服务中心优越的临湖景观视野。酒店客房西侧为当地卵石制作的特色景观墙,临湖东南两侧均为4米高180°超宽落地玻璃窗,躺在床上然乌湖巍峨俊秀的雪山、满天繁星的夜空即可尽收眼底。
利用主体建筑下部架空层布置景观要求较低的医疗救助及星级卫浴设施、藏药文化展览馆和设备管理用房,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辅助服务配套设施。不管是朝圣的徒步信徒、苦修的自行车行者、狂放的摩托车狂徒,还是猎奇的自驾车游者,这里都有你所想、所需、所乐……
为更好地应对然乌湖的水位变化,套房酒店底部架空约4米,然乌湖枯水期酒店掩于水草丛生,然乌湖丰水期酒店漂于波光之上,游于薄雾之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多少人所向往的生活呀!
临湖地势最低的位置设置约400平米的休闲酒吧,酒吧顶部为空中观景平台,景观平台通过景观廊桥与服务中心、酒店、及服务中心北侧小广场直接连接,方便项目内部各功能空间的交通组织。酒吧四面均为4米高全落地窗,室内为大跨度无柱空间,觥筹交错、激情狂欢的画面荡漾在悠然的然乌湖面……
东南角湖案水边点缀1栋套房式独栋酒店,配置独立会客厅、休闲厅、棋牌室、约40平米临湖空中观景露台。房间内任何位置都可将然乌湖美景一览无余。
04 高原施工,困难重重
然乌湖营地季节温差及昼夜温差非常大,极端情况下单日温差超过40度。考虑到高寒地区的温差极大,在进行建筑选材时,要避免采用变形系数大的板材作为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容易受温差变化导致老化、变形、脱落的加剧,于此,应主要选用石材、木材、水泥制品、当地本土材料和一些变形系数小的金属材料;施工工艺方面,要尽可能多的采用胶粘的施工工艺,而尽可能少采用水泥粘接的施工工艺。一方面高寒地区施工周期短不利于水泥粘接施工,极大的温差和冬季冰冻会造成水泥粘接大量的开裂、剥落、脱落、碱蚀等等。然乌湖营地,采用了许多当地材料作为项目建造主材,独栋酒店的卵石外墙是在整理场地时删选的现场卵石,室外的木材是废弃的火车枕木加工而成。项目采用的白色水泥纤维板、红色耐候钢板、超厚单层钢化玻璃、深灰色钢材等外墙主材,也是经过多方的咨询走访后确定的,这些材料既能达到预想的设计效果,也能适应当地极端恶劣的天气。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巧妙搭配,共同营造一个独特、自然、温馨、别致的趣味空间。
钢结构框架示意图
除了温差,极端天气也非常影响施工时间安排。西藏大部分地区一年有超过 5个月的冰雪天气,夏季突发的雨雪、高温、大风等恶劣天气使得一年当中可以正常施工的时间和周期非常有限。在西藏这种交通运输不便、施工周期受天气影响非常大的地方,钢结构是非常理想的建造方式,现场施工量少、安装快捷、综合造价可控。包括然乌湖营地在内,在西藏地区的项目外观主材共同特性是耐候性好,施工工艺相对简单,简化现场操作,利于项目落地。潘友才希望这些具有创造性设计的项目在品质和完成度方面也是非常优秀的。
由于西藏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道路崎岖、弯多弯急、隧道涵洞密布,泥石流塌方等造成道路损毁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运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超过13米的建材几乎无法运达施工现场,大型施工设备如吊车、打桩机等无法运送,道路损毁和恶劣天气也会导致运输时间的不可控。在设计初期就要尽可能多地考虑材料运输的问题,避免采用大规格的建材。高寒地区采用钢结构建造时,要特别注意结构构件的合理拆分,保证材料科学的力学性能前提下,将材料拆分为便于运输的尺寸规格。同时很多大城市常用的设备都很难送达,要考虑合理的施工措施和机械设备以及考虑好替代的施工手段,确保施工建造的顺利开展。然乌湖营地钢结构构件都控制在9米以内,确保钢构能从成都顺利运达项目工地。其他的外墙板材都严格控制了单块板材的重量和尺寸,保证小型起重机和人力能配合施工,减轻施工人员的身体压力。
高海拔对施工人员身体体能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然乌湖海拔3900多米,2016年5月然乌湖依旧漫天大雪,项目开工不到半个月,第一波工人就集体撤场,很多低海拔地区的施工人员根本无法适应高海拔气候,这也导致施工人员的选择变得局限。另外,高海拔对一些施工工艺也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如电焊、混凝土浇筑、金属板材的安装等等。和施工团队一起探讨更简便的施工手段,让施工变得更加容易高效,是最好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得靠施工人员顽强的毅力挑战身体的极限,头脑里有太多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伟岸的身影。
营地建筑以藏民族所喜爱和崇尚的白色、红色为主色调,通过白色水泥纤维板、红色耐候钢板、超厚透明玻璃、深灰色钢材、当地木材及当地卵石等材料巧妙搭配,共同营造一个独特、自然、温馨、别致的空间环境。
潘友才——为四川省泸州市代言
油纸伞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寓意美好吉祥,自古深受人们喜爱。“油纸”与"有子”谐音,圆形伞面寓意美满、团圆、平安;竹制伞架,寓意节节高升;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爱情故事,油纸伞成了恩爱、浪漫代名词;桐油工艺,镇宅辟邪.....
图片版权:小隐建筑
Q: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乡建的发展趋势?
乡村振兴是目前中国重要的乡村发展战略,几年的发展过程,全国各地已经看到不菲的成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和乡村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生活理念、生活环境,让越来越多城市和乡村的人都对对方的生活有着美丽的憧憬与向往。让乡村生活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同时保护好乡村淳朴闲适的生活方式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是未来乡建能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并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常态非常重要的原则。
Q:请您分享一些在乡建项目中的经验和方法?
乡建最重要的一点是留住乡村原有的特质,并将其和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更好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更具活力的“生命元素”,让乡村的“原住民”与“新居民”能凝聚在一起,让更多的人愿意乐在其中,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挖掘一个合适的乡村“生命元素”,需要对乡村当地的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资源,当地民居建筑、居民生活习惯、生活理念、邻里关系,当地的交通状况,当地的产业情况,当地的文化特色,当地的国土空间规划等做非常详尽的调研分析。保护那些极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地方生活细节,挖掘那些带给人们美好记忆的人文元素和场所精神,探寻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资源,让它们能够有机融合,成为乡村新的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是非常重要的乡村重塑手段。
Q:在现代和乡土之间如何找到平衡?
现代和乡土之间的平衡最主要是处理人、环境、经济三者的关系。乡村振兴的成果都是外来人、物与当地人、物融合而成,抛开当地人谈乡村振兴其实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人们对待乡建这件事情,因为各自看问题所在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一开始肯定有非常大的分歧,尽最大的努力去消融彼此的分歧,相互理解与包容,让彼此的“思想同步”,达成共识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这是在处理当代和乡土之间平衡关系最重要的一环。
乡村和城市在生活方式上也有非常大的差异,乡建工作在考虑如何让乡村的配套设施更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同时,应该更多的考虑和当地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融合,避免乡村振兴完成后,原本的乡村元素完全被城市化的东西覆盖了,没有了乡土的气息。乡村之所以吸引人,除了那优美闲适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那些村子的烟火气带给人心灵的冲击。
乡村的建筑环境和生活空间不同于城市里处处是精心规划和计划,乡村的空间很多都是随机生成的,是自然而然长出来的,那种“无序”的状态能带给人们非常多的惊喜,也正是这些惊喜吸引着人们向往乡村。乡建的空间改造一定是尽可能的让村子回到原来那种自然的状态,“野趣”中点缀着“精致”,乡土的元素是底色,而现代的元素是“画龙点睛”之笔,控制好过于现代化和当代的元素在乡村的占比,是避免乡土气息被城市化吞噬非常重要的手段。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为乡村探寻到符合地方发展的经济支柱产业,让乡村能够“自我造血”,是乡村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探索一些“当代活动”与一些 “本土原始活动”相结合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是确保乡村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小隐建筑授权A+设计师联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