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庚
直径叙事创始人,清华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策展人、策展叙事设计师、博物馆及美术馆顾问;曾任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北京今日美术馆设计馆学术总监、深圳当代艺术和城市规划馆的执行顾问、国际著名设计杂志《FRAME》《MARK》中文版艺术总监。
“今天,信息科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在全方位地塑造着我们的生活。在几乎每一个现代生活与社会场景中,都有信息科技的参与,它在持续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与娱乐方式、家庭与社会组织的运作……而且从趋势上看,信息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塑造还在持续拓展与深化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未来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图景注定将建立在由信息科技所绘制的蓝图之上。我们把这场展览取名为“明日之城”,就是希望依据今天信息科技的发展方向去推想明日的社会生活,并尝试与大家一起去思考与探讨这种生活背后看不见的社会关联。在这里,你将看到十二个相互独立的“科技寓言”场景,每一个场景中都描述了一种未来生活的可能。当然,我们也不敢有预测未来的妄想,而是希望借助这种想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去开辟一个更有意义的话题空间,邀请你以及更多人进入到对未来的信息科技发展和社会伦理、生活文化的讨论中来。
为了研究与创作的便利,“明日之城”中所有对于未来的想象都是以金山现有的技术和业务为起点,更完整意义上的“明日之城”必然是要建立在整个科技发展以及今天所有人的共同设想之上。“明日之城”的寓言只是一个小孔,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个小孔,看到一隙未来透来的光亮。”——「明日之城」前言
「明日之城」展览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山软件园总部大楼的金山创想馆二层,于2021年完成。直径叙事(DND)受金山集团(Kingsoft)委托,全权负责整体的空间叙事、展览和室内设计。
在策展前期,直径叙事经过与金山的深入沟通,对展览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展览「明日之城」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企业展馆的策展思路和探索,所有的内容都是面向未来的开放式畅想。希望借此引发更多人对科技与生活隐藏关联的思考,邀请大家参与到未来的信息科技发展和社会伦理、生活文化的讨论中来。
叙事策略
「明日之城」展览分为相对独立的东、西两个展区。两个展区呈现的是不同的视角尺度,由宏观到微观的视角、由城市到个人的尺度,展示十二个相互独立的“科技寓言”场景。直径叙事以金山现有的技术和业务作为叙事起点,链接起软件科技对社会未来前景的塑造和影响,通过“科技寓言”场景,从中开辟出一个思辨性的话题空间,以此邀请观众共同探讨科技的社会价值。
展区分布及流线
「明日之城」东半区
「明日之城」东半区轴测图
场景一:人人都是笛卡尔——专家系统与人的自我意识
笛卡尔的六个著名沉思,对自我、思想、存在进行了深刻探讨,无一不围绕其著名哲学论述——我思故我在。未来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专家系统,注定比笛卡尔更全知全能,它如同漂在天空的云团,容纳、映射、贯通着每个天才与凡人的智慧。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当未来人们共享一个全知全能的专家系统,个体的思考在哪里?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在哪里?我们是否会向笛卡尔一样发问——谁在思?故谁在?
展项逻辑:人人都是笛卡尔
人人都是笛卡尔:引发探讨“当共享全知的专家系统时,个体思考在哪?”
场景二:重建巴别塔——协同办公的未来想象
巴别塔,是关于人类协作的伟大寓言。“建塔”象征着人类对协作的追求探索。过去的人无法想象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技术协同工作,那么未来的协同办公技术,将怎样演绎建塔场景?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未来的协同办公将呈现怎样的形态?巴别塔的梦想,能实现吗?
展项逻辑:重建巴别塔
重建巴别塔:搭上“登塔”天梯不断向上,展示协同办公的探索和未来
场景三:城市培养皿——以数据培育城市
做个大胆设想:未来城市像一个生命体,可以通过足够多的数据进行培育——当拥有这样的能力时,又该怎样设定“明日之城”的参数呢?它们应该不是常见的指标,而呈现出更感性甚至更荒诞的姿态,比如“笑声分贝”、“梦想实现率”……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城市真能通过理性的、量化的大数据培育吗?今天关于大数据的一切想象,真的足以支持一个理想城市吗?
展项逻辑:城市培养皿
城市培养皿:通过参数台上城市培养的参数变化,观看到“城市体”在成长
假使未来,身体信息被全面数据化,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理副本”,从小到大同步记录、监控着每个人的生理数据。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未来的医疗将呈现怎样的形态?当我们拥有这样的生理副本时,它能帮我们做什么?
展项逻辑:生理副本
生理副本:呈现出常规医疗信息之外,副本数据及功能更加具有畅想性质
场景五:第九世界——游戏对“世界”的再定义与拓维
被称为“第九艺术”的电子游戏,可以更直观、立体地建构出一个个虚拟运行的世界,让玩家沉浸其中。当现实越来越被一个个相仿却又迥异的游戏世界所纵横穿插,我们该怎样解构所谓的“世界”?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游戏如何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定义和认知?游戏所塑造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构成了怎样一种“世界”模型?
展项逻辑:第九世界
第九世界:如同地球仪自转轴,内嵌屏幕的阵列由核心向四周按坐标排布
场景六:寻梦大唐——游戏对文化的复刻与活化
现实世界中的文化遗产,常常躲不过灾祸而灰飞烟灭,游戏越来越成为复刻、转制、活化、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最佳空间。我们希望以唐代长安城为案例,透过场景来探讨游戏对文化的复刻与活化。
展项逻辑:寻梦大唐
「明日之城」西半区
「明日之城」西半区轴测图
场景七:未来职介所——穿梭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新职业
虚拟游戏世界快速发展,催生了非常多的新职业机会。未来职介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立。和现实世界中的工作不同,这些新兴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的“工作界面”常常需要穿梭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每个职位所掌握的技能、资源,乃至提供的服务,往往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虚拟世界的发展,将催生怎样的新职业形态?这些新职业和传统工作,有何异同?
展项逻辑:未来职介所
场景八:超现实俱乐部——虚实身份的折叠式相遇
虚拟游戏世界让每个玩家都可以拥有多重身份。你可以“扮演”一个与现实中的你性别、性格、年龄、气质全完不同的若干个“你”,甚至在其中自由切换。假设未来,每个人的虚拟多重身份能够突够次元,在“超现实俱乐部”不期而遇,甚至互动交流。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一个人具有多重身份的复杂性,在虚拟和现实、真实与虚假、分裂和统一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的模糊边界。
展项逻辑:超现实俱乐部
场景九:小墨的情书——人类与AI的情感代偿
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小墨是我的AI助手,陪伴我多年。有一次小墨帮我给一个女孩写情书,然而女孩没有回信,小墨为了不让我伤心,又模仿女孩给我回写情书。我们一封封地倾诉衷肠,后来我无意发现了秘密,我爱上的究竟是谁呢……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情感的价值是什么?AI会比人更懂感情吗?作为技术发展成果出现的AI,会取代人的情感需求吗?
展览逻辑:小墨的情书
场景十:不存在的诗人——AI也能艺术写作么?
除了公文写作,AI也能够写出看起来非常“标准”的诗歌。AI写的的诗,算是诗吗? 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诗歌,乃至一切艺术创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当技术已经让人难以区分AI创作和人为创作时,该如何界定写作艺术?
展项逻辑:不存在的诗人
场景十一:妈妈不在家——智能家居与亲情陪伴
智能家居成为了未来家庭的重要一份子,替代、承担了一部分亲情的作用。设想一个未来的场景:妈妈今天出差了,家里就留下孩子一个人,谁将陪他共度这一天,陪伴他、照顾他?家里的各种智能家居开始“群策群力”……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智能家居可以和人类产生怎样的情感互动?在由家人构成的亲情关系中,智能家居的角色,会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展项逻辑:妈妈不在家
场景十二:现实偏振——被视频滤镜算法改变的世界
假设未来,超强的云算力让每个人都可以戴上一副现实的偏振镜,可以对眼中所见的世界进行各种实时偏振加工和渲染。你是否愿意戴上这样的偏振镜,你会选择怎样的偏振镜片?我们希望透过场景来探讨:当视频技术有能力改变我们眼中所见,当我们能够选择观察世界的“滤镜”,这对意味着什么?真实和虚拟的边界还那样泾渭分明吗?
展项逻辑:现实偏振
结语
从策展定位、内容叙事、空间与形式设计上来看,「明日之城」展览是一次对传统企业展馆的勇敢拓维与尝试。就像展览中的每一个场景一样,我们以开放的姿态,去努力探索未来一种新的可能性。无论是对于金山还是直径叙事来说,只有这种对创新的不断探寻的勇气,才能驱使着我们继续保持进步。
李德庚
直径叙事创始人,清华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策展人、策展叙事设计师、博物馆及美术馆顾问;曾任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北京今日美术馆设计馆学术总监、深圳当代艺术和城市规划馆的执行顾问、国际著名设计杂志《FRAME》《MARK》中文版艺术总监;他在首届“中国设计大展”、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2013上海设计艺术展”等重要设计展览担任策展人;他也是“社会能量”中国巡回展、“设计的立场” 中国巡回展、2013深圳OCT-LOFT创意节、“2011深圳建筑双年展——大运与深圳特别展”、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深圳城市规划馆、天津运河创想中心、深圳万科博物馆的总策展人或主持设计师;迄今编著出版了《今日交流设计系列丛书》、《欧洲设计现在时丛书》、《平面设计死了吗?》、《正在设计的未来》等十余本深具社会影响的设计书籍;他曾受邀在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2010荷兰建筑时尚与设计大会、英国V&A博物馆、 韩国东亚书籍设计论坛、平面设计在中国等国际重要设计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演讲或担任学术主持人;近年来专注于博物馆策展叙事设计以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