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致力于城市营造、乡村更新及轻型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担任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武汉传媒学院校企导师,天华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评委,并参与多所建筑院校的设计评图工作。作为策划人之一,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联合举办了“2021乡建新寨坪·乡村建造大赛”活动。
编者按
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四面环山,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白雪皑皑。今天,让我们跟随建筑师周超一起走进——渤海镇八道河岭村,共同领略美丽休闲乡村。
01 远眺苍翠的青山
八道河岭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这里群山怀抱,清澈的溪水从村庄流过。项目位于村庄的南段,基地位于一处台地上,南侧隔着菜地,可远眺苍翠的青山。基地内曾有一栋农家小院,早已年久失修,无人居住,业主李先生计划在此建造一栋有特色的民宿,需要有较多的公共空间和客房。于是通过网络找到了原榀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周超,两人一拍即合。
项目区位
设计演变分析图
场地比较狭小,由一大一小两个地块组成,高差约为4.5米,中间被村庄小路隔开。房屋的建设受到乡村规则的诸多限制,在平面上,东侧和南侧紧邻村庄小路,西侧和北侧紧邻民居,毫无拓展空间。在高度上,建筑高度不能超过西侧民居。于是,场地的空间边界上,每一处尺寸都要精细计算,成了一个棘手的命题。
在设计上,建筑师无意去挑战乡村的建设规则,也无意去设计一栋形式自我标榜的建筑,场地的限制反而激发建筑师去想象和研究,如何在小地块中见大自然,如何让空间变得有趣并容纳多样化的场景?
建筑原貌@原榀建筑
建成后 建筑立面@直译建筑摄影
03 多重庭院
设计中整合了被小路切开的两个地块,通过地下室连通,形成了不同高差的两处入口空间。建筑由三个标高不同的台地组成,每一级相差0.6米,中间置入三个不同尺度的小庭院,平面形成了风车状布局。庭院连接着自然,串联了多处公共空间,既解决了客房的观景视野问题,也巧妙地解决了各房间的采光和通风问题。
场地剖面
建筑入口@直译建筑摄影
在建筑师看来,庭院本身就是一个建筑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观性的存在,它可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让人体会四季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安藤忠雄在设计小筱邸(1984)时,寻求在混乱的城市环境中的微小场地开辟出住宅空间,通过庭院进行对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普遍性进行探讨,至今还深受影响。
景观庭院@直译建筑摄影
共享餐厅@直译建筑摄影
04 漫步屋顶
在一层,围绕着餐厅和中央庭院,形成了一个洄游的路径。黑色螺旋楼梯贯通各个楼层,穿过地下室,到达南侧地块的多功能室,这里是进入小树林的一个过渡空间。各个公共空间依次展开,或动或静,巧妙地变化着高差,大人和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旋转楼梯@直译建筑摄影
地下通道@直译建筑摄影
屋顶露台@直译建筑摄影
05 叠加的风景
二层的客房采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看到南侧的屋顶和其上错落的步道。这与大多数民宿玻璃窗外即是美丽的风景不同,建筑师希望创造一种“叠加的风景”。正如矛盾在《风景谈》一文中言:人才是最美的风景。屋顶步道一览无遗,户外活动在此发生,人们在此或休闲漫步或静坐闲谈,近处的场景与远处的山景在此叠加,去唤醒人们在山中生活的乐趣。
观景客房@直译建筑摄影
远处的风景@直译建筑摄影
窗外风景@直译建筑摄影
叠山方院从设计到建成,经历了两年多时间,原榀建筑负责了建筑、室内和软装的全过程设计。由于当时正值疫情期间,设计团队到场的间隔拉得较长。但每一次到现场,就惊讶地发现,村庄也在飞快地生长。乡村风貌变得乱而无序,多处民居被拆除,建成了形状各异的民宿,项目东侧一栋大体量的纯白色民宿在施工中。乡村变得越来越热闹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但还是有点怀念它最初时的模样。
建筑一角@直译建筑摄影
周超——为怀柔区渤海镇八道河岭村代言
拍摄:周超
「住宿+X」业态正成为最大的发展趋势,「民宿+书店」、「民宿+咖啡」、「住宿+音乐」、「民宿+非遗」正在新起。文旅融合业态的加速更新,使得「打卡式」再向「深度游」转变。
Q:您认为在民宿设计中需要把握的尺度有哪些?
首先是作为设计师想呈现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何去诠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其次项目本身的独特性,在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中找到它的唯一性。最后是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建筑本身不应是孤立于场地的存在。
Q:在现代和乡土之间如何找到平衡?
新旧结合一直是我们坚持的设计理念,在保护中创新,保留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引入现代生活美学元素,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