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广告

“群策群力纾困解难,让我们更有信心!”农业农村部召开奶牛肉牛生产形势座谈会观察

“作为一名普通养殖户,能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座谈会,我非常振奋,对克服眼下困难也更有信心!”从北京回到山东乐陵市几天时间以来,犇腾牧业负责人韩文志始终处于亢奋中。

8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奶牛肉牛生产形势座谈会,邀请了内蒙古伊利集团、蒙牛旗下现代牧业、河南盛全农牧、河北富源牧场、重庆恒都农业、山东犇腾牧业、内蒙古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吉林吉运农牧公司等8家奶牛肉牛养殖加工领域的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户及有关行业协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走进农业农村部,围绕当前行业面临的产业波动和突出困难,与相关部委有关人员座谈,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降低成本成为小微企业首选

座谈会上,韩文志介绍了他们的合作社采用“种养加销”生产模式与周边种植户签订青贮玉米收贮和粪肥还田协议,不仅满足了养殖场的饲草需求,养殖产生的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实现了养殖场的降本增效和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

韩文志不仅养殖经验丰富,还很有商业头脑,他给自己屠宰的牛肉注册了商标品牌,线上线下分割销售牛肉,价格比市场上的牛肉高3~4元。“今年上半年出栏肉牛90头,实现盈利30万元。”如今韩文志的品牌牛肉在省内小有名气,年销售额达400万元。

与韩志文略有不同,内蒙古扎鲁特旗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绍武的经营策略更进一步,他注册开办了奶制品加工坊,利用合作社生产的牛奶资源进行奶制品加工销售。

“去年以来的肉牛市场低迷,导致散养育肥牛价格从以前的18.8元/斤维持在目前12元/斤左右,平均每头牛亏损1700元至1800元。”杨绍武坦言,目前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回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压力,能够稳住成本,但仍未达到扭亏为盈。

“合作社与31个养殖户开展‘寄母还犊’的托管代养合作,实现双方收益共享,还前后吸收了82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脱贫。”杨绍武认为政府在增加了基础母牛扩群提质补贴等项目扶持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力度增加普惠面,尽可能减轻养殖户亏损,提高养殖户积极性。

淘汰落后产能 多渠道营销降低企业损失

河南省邓州市盛全农牧负责人曾加林表示,牧场在农业农村部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下,前年建成投产乳制品加工厂,立足本地探索走差异化路线。

盛全农牧应对奶价低迷,首先选择淘汰低产能母牛,将牛奶日产量从18吨压缩到13吨。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奶源优势,尝试开设鲜奶吧抢占本地鲜奶消费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开设了18家鲜奶吧。鲜奶售价1.4万元/吨,除去各项成本支出,毛利润达1.6元/公斤。

“加工厂不仅加工巴氏鲜奶、袋装酸奶,又开发出冷萃酸奶新产品。1吨酸奶可加工0.35吨冷萃酸奶,批发零售均价折合50元/公斤,毛利润有9000元/吨。”曾加林非常看好目前新产品市场前景。

河北省行唐县富源牧场为了减轻生鲜乳销售压力,加大跟河北三元乳企的合作,续签生鲜乳购销合同的同时还委托其代加工纯牛奶,并注册自有品牌进行销售。他们还将合同外奶源委托有资质的乳企代加工生产全脂乳粉,找准卖点推向市场。

经过两年多运营,富源牧场目前奶粉月均销量2吨,今年8月12日生产的首批30吨1万盒纯牛奶也全部售罄。“多措并举有效拓宽了牧场生鲜乳销售渠道,降低了合同外奶源低价出售的损失,两年来减损1000万元左右。”富源牧场负责人马成说。

“座谈会上提出各地要主动对接金融机构争取政策支持,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吉林省通榆县吉运农牧负责人郑海峰表示,前两年企业的规模扩张,导致目前最大困难是缺少流动资金。

吉运农牧依托通榆县平原地区独特地理和资源优势,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引领+金融助力+保险兜底+农户(村集体)参与”的肉牛养殖新模式。现已带动千余户农民参与肉牛养殖,共计存栏1.7万头。公司2021年加大了养殖规模,新建了屠宰场,因为缺少流动资金,屠宰场不能正常运营。郑海峰建议,像恢复生猪生产那样出台肉牛贷款贴息政策,帮助肉牛企业渡过难关。

大企业推动科技创新 引领消费多样化

“支持乳企消化原奶是应对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内蒙古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表示,伊利集团目前积极承担龙头企业责任,通过稳定收奶、喷粉等举措,帮助上游企业消化压力。

同时,伊利集团从源头着手,积极引导上游合作伙伴调整产品结构,助力其提高原奶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伊利牵头筹建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成为突破“卡脖子”瓶颈问题的第一阵地和关键抓手。伊利集团依托其科技成果通过投入技术服务资源、推动数字化转型及进行管理赋能,帮助产业链上游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依托强化技改扩能,重庆恒都农业集团去年在重庆丰都、河南泌阳新建的牛肉精深加工项目分别建成投产,新增产能15万吨,今年前7个月实现产值67.6亿元,同比增长17.9%。

恒都农业作为涵盖品种繁育、肉牛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科技研发的大型企业,在重庆、河南、内蒙古等地建成肉牛标准化育肥场6个,2023年存栏6.3万头,出栏6.8万头。企业负责人秦亚良表示,产业波动期也正是公司降本增效、提质转型的机遇,今年存出栏量同比提高6%,目前养殖效益略有盈利。下一步要强化科技支撑,拓展电商和商超渠道,引领行业发展。

蒙牛旗下的现代牧业积极响应国家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和淘汰落后产能要求,豆粕使用量下降10.6%,并通过提升单产等举措,使公斤奶饲料成本降低至1.9元/公斤,同比下降15%。

“我们淘汰低产奶牛超2万头,但公斤奶全成本仍高于奶价。”现代牧业副总裁朱晓辉表示,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数智发展,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自主研发“现代1号”奶牛基因组液相芯片,打破国外基因组芯片在华垄断局面,自主开发云养牛奶牛监测系统,开启“数字养牛”新时代。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虽然由1980年的1.2公斤增至2023年的42.5公斤,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刘春喜表示,拉动奶业消费,要鼓励倡导优化居民膳食结构。目前,伊利集团持续推进科研创新,在突破关键技术方面,打破多项国外关键技术壁垒,陆续推出多款代表性新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健康消费需求。

座谈会上,8家奶牛肉牛养殖加工领域的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户代表依次发言,反映了当前肉牛奶牛养殖面临的困难问题,提出了诉求建议。

座谈会上,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认真倾听大家发言,表示农业农村部将逐一梳理提出解决办法,推动抓紧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帮助广大养殖场户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走出会议室,8位参加座谈会的代表都信心倍增,纷纷表示:“农业农村部连续开会关注行业发展,目的是群策群力纾困解难,尽快帮助行业渡过难关,行动上高效务实,让我们更有信心!”



返回顶部